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快
发布日期:2017-7-26 | 点击数:728次
近日,深圳银监局发布了深圳首份银行业创新白皮书——《2016年深圳银行业创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首次详细地向公众展示了深圳银行业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成绩”。
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68.75亿元,同比增长31.0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5.2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76%,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其中,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尤为突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最为突出,达3151.51亿元,比年初增长31.73%,高出同期贷款平均增速5.91个百分点。
支持科技创新最为突出
该《报告》由 “深圳银行业创新综述”“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的创新”“支持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推动双向开放合作的创新”“共享普惠金融成果的创新”“探索金融科技前沿的创新”和“深圳银行业创新展望”等9个部分组成,全面梳理和总结了深圳银行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及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所取得267项创新成果,同时还对深圳银行业创新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报告》显示,深圳银行业创新正呈现三大特点:首先,以制度为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辖区内12家银行业机构均设立了一把手挂帅的金融创新委员会,11家银行业机构明确金融创新牵头部门;12家银行业机构针对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各银行业机构普遍根据“风险为本”要求,建立健全与本机构相适应的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可能出现的创新风险。
其次,实体为本,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创新。截至2016年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68.75亿元,同比增长31.0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5.2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2.69万户,同比增加2.08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6.76%,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
其中,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尤为突出。29家中资银行均成立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科技金融业务,并设立了42家科技特色支行。25家银行推出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151.51亿元,比年初增长31.73%,高出同期贷款平均增速5.91个百分点。
在推动绿色金融方面,深圳银行业机构也将信贷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16年末,深圳银行业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余额1005.09亿元,比年初增长39.5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7个百分点。
在深化对外开放方面,71家银行业机构落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机构密度是深圳市的2.6倍,累计报送39单自贸区新产品(业务),相继涌现出全国唯一设在总行之外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心、全国最大的自贸区跨境外汇资金池、全国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境外专业子公司、广东自贸区第一笔NRA跨境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全国首支永续性集合慈善信托在深圳成功发行;全国首家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方机构——深圳市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纠纷1644件,调解成功率87%。
金融科技向创新全面渗透
此外,以科技为钥,金融科技渗透创新方方面面。
《报告》指出,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方面,辖区内银行业机构在智能网点、APP、微信平台等方面推陈出新,客户体验不断升级。大数据信贷产品方兴未艾,拾遗补缺服务大量“长尾”客户。如微众银行首款手机移动端自助式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近2000亿元,总笔数超2400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超7000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49个城市。
在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方面,部分银行业机构通过对社交数据、经营数据、信用数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风控模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大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平安信用卡中心自主研发的“信用卡实时授权决策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防堵首笔欺诈盗刷交易,并通过先进的设备指纹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更有效的反欺诈监控,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在抢占金融创新制高点方面,各银行业机构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布局前沿科技。如微众银行2016年7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证,成为全国银行业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开发的区块链“微粒贷”联合贷备付金管理和对账系统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