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消费金融ABS:是可口蛋糕还是定时炸弹?

发布日期:2017-7-10 | 点击数:833次

百度金融、广发银行、京东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佰仟租赁……进入2017年,各家机构相继发行消费金融ABS(资产支持证券),纷纷登上互联网金融的融资大舞台,抢吃今年ABS市场最为最可口的“蛋糕”——消费金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消费金融ABS累计发行额约1500亿元,而在2016年底,市场上已发行消费金融类ABS累计发行金额超过1000亿元。
金额增长50%,消费金融ABS如此之疯狂,究竟是可口的蛋糕还是定时的炸弹?
消费金融ABS为何这么火?
事实上,去年以来,消费金融ABS就很火,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互金巨头跳出来刷屏。
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指的是资产证券化。理论上讲,任何有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进行打包,先拿出来融资。比如,因为雄安新区的公布而连出5个涨停板的华夏幸福,把旗下一个产业园区以后要收到的供热费打包,发行ABS就融了7个亿。
分析人士指出,消费金融ABS的火爆,与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
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自2015年以来,消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各类消费场景被激活:电商系机构主要依托线上电商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赊购”;银行系机构竞相推出更便捷的移动端消费金融产品,引导客户信用卡消费分期或账单分期或向用户提供以现金贷款为主要方式的消费贷款;互联网系依托流量的优势,加紧与线下伙伴的合作。
由此而使得消费金融ABS的基础资产类型包括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消费性贷款、应收账款、小额贷款以及信托收益权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此外,ABS是低成本融资利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没人可以否认这个金融创新本身的价值。也因此,ABS被平台当成了消费金融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通过资产的生成、打包、出售形成资金闭环。
消费金融 ABS 有助于提高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扩大消费信贷资产规模,支持消费信贷公司发展和消费信贷产品的多元化,使更多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
潮水越涨越要警钟长鸣
然而,消费金融ABS的疯狂发展之下,也有资深人士提醒:ABS蕴含的风险也同样巨大,潮水越涨,越要警钟长鸣。
作为一种债券,ABS的抵押物包括贷款、信用卡债务或是公司的应收款项。而由于ABS可以很快将负债转换为现金,貌似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为投资者创造了高收益,但是ABS的热潮将可能导致信贷泡沫膨胀。
资深人士指出,消费金融服务的贷款人群,基本是商业银行不愿意服务的群体。这部分人在央行大多没有个人征信记录,其坏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该类人群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也相应高于其他资产类别。而贷款者信用低正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
其次,风控与定价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比如汽车消费金融类公司贷款坏账率不算低,风险点在于抵押率方面,同一辆车进行重复贷款现象较为普遍。《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相比用抵押物、收入流水证明等粗放式的传统风控方式,基于大数据,进行线上信贷审批系统还需要提高质量。要充分体现信贷业务电子审批高效性,信贷调查、分析评价、审批决策和放款审查人员应通过系统调阅信贷业务影像资料和电子信息,纸质审批资料不再做审批环节中流转,同时实现"三集中"(即集中审批、集中审查放款与集中档案管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