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信贷或仍“供不应求”
发布日期:2017-12-25 | 点击数:717次
央行调查统计司日前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四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7%,比三季度的64.2%有所回升。同时,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为46.4%,虽较三季度的45.1%有所回升,但二、三、四季度的贷款审批指数均明显低于去年水平。分析师认为,明年银行贷款或仍将供不应求,贷款利率易升难降。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明年“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经济向好是主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对记者表示,贷款总体需求今年以来呈现上升之势,原因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增长企稳向好,企业盈利改善,导致信贷需求上升;另一方面,今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高,而商品房销售对个人房款的需求有很强带动作用。“尽管商品房销售增速可能已开始下降,但因为有滞后期,预计对个贷的带动作用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今年金融去杠杆、强监管,导致影子银行融资受到严格限制,所以转向表内贷款需求。”鄂永健补充道。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玮表示,居民消费意愿的上升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对平稳,都对贷款需求形成支撑。“一方面,四季度消费意愿比例从三季度的26.4%小幅下降至26.2%,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意愿比例出现快速攀升,从去年三季度的21.1%大幅提高至今年四季度的26.2%。消费意愿爆发的同时,居民收入增速却相对平稳,由此产生旺盛的消费贷款需求。另一方面,融资需求变动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密切相关。今年三季度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加8.1%,尽管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去年全年的6.9%。房地产投资增速的相对平稳带动了融资需求。”
鄂永健预计,考虑到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比今年略有放缓,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增速可能比今年稍降;但银行贷款需求会保持稳定,甚至有上升的可能,这主要因为“明年强监管还会继续,特别是资管新规,对非标债权融资的限制非常严格,所以明年表外回表内、非标转标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则指出,从本源上讲,非标融资正是由于正常信贷无法满足而产生的变通方式,因而大面积转回信贷的空间并不大,由定价更为市场化的债券融资方式承接可能更合理。郭益忻认为,在非标腾挪的过程中,央行可能适度地在总额度上予以考虑,但规模非常有限。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提及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速。鲁政委、郭于玮表示,今年以来,无论是信贷增速还是社融规模增速,都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折射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仍出现一定程度上升。“为实现对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2018年贷款和社融增速都可能较2017年出现明显下降。”贷款利率易上难下
贷款需求旺盛的同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紧,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也比较紧张,这在鄂永健看来,或许是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总体下行的原因。他表示,在去年四季度前,银行面对的形势主要还是“资产荒”,如今已转变为“负债荒”。
“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与3个月Shibor 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关联。3个月Shibor利率越高,银行间资金成本越高,银行贷款审批越可能趋严,使贷款审批指数同比出现下降。”鲁政委、郭于玮指出,“由于今年以来,银行间利率水平较去年出现显著上升,贷款审批指数也从去年四季度的47.6%降至今年四季度的46.4%。考虑到12月14日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且跨年时点金融机构资金需求较为旺盛,未来一个季度银行间利率难以出现明显下行,贷款审批也难以放松。”
“如果我们以贷款需求指数与贷款审批指数之差,刻画经济中的融资缺口,可以发现,今年四个季度的融资缺口稳定在19.1%至20.8%的区间内,显现出较强的韧性。”鲁政委、郭于玮指出,“融资缺口的变动直接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历史数据显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融资缺口的整体走势大体接近。融资缺口的坚挺和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上升,意味着未来贷款利率水平易上难下。”
郭益忻预计,明年贷款利率或将继续回升,这是因为,“根据我们的年度展望,明年二、三季度之间或有一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此外,为能消化负债端的成本快速上升,商业银行本身也有较大动力提高贷款端的定价水平。”
鄂永健表示,考虑到表外转表内,信贷需求大于供给,贷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经济向好,贷款需求多,银行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目前为止,经济周期的“韧性”完全可以承受适度的利率上升,货币政策退出宽松的速度,并不对投资需求造成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