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一锅永远烧不开的水?

发布日期:2016-6-17 | 点击数:696次

“你知道小额贷款公司是做什么的吗?”
  在街头,你随意拉住一个人问,大家会告诉你,“小贷公司啊,就是高利贷吧!”“听说就是专门借钱给那些银行不借的人!”。
  同样,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小老板们,因资金周转需要,跑去银行贷款,却被告知无有效抵押物,营业执照年限不够,无法贷款。这些客户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执著于银行的“正规力量”,寄希望于“各种关系”,直到觉得实在走投无路时,才跑去小贷公司问情况。
  高利贷,不正规,从业人员低门槛,连客户也都是啃银行剩下的骨头。这就是社会大众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普遍看法。
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共8951家,实收资本8443.25亿元,贷款余额9594.1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了11.4万人。
  这些在人们口中的“不良公司”却在我国经济运转中承担了重大的责任。
  一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面对银行“高标准,严要求”,很多中小企都会不达标,小贷公司就为这部分既急需信贷资金支持,又受抵押担保等银行信贷条件限制,难以得到贷款的小企业及个人,给予资金支持。
  二是推动了三农建设,帮助我国继续发展农业建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三农经济发展难的问题。
  责任重大却待遇甚差,小额贷款公司不仅承受着社会的偏见,而且还承受着政策不公和同行的压迫,面临着发展的重重困难。
  其一,在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即著名的23号文件为小额贷款公司正名,力图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是在现实中,这个文件似乎成为了一纸空文,至今小贷公司金融定位依然不明确。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成本高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阻碍力量,但政府将小贷公司视同一般工商企业执行税收政策,须缴25%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同时、政府也没有像官方说法那样,给予小贷更多政策上的支持,直接给小贷公司的发展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负重前行,其路漫漫。
  很多小贷公司已经多次在呼吁,国家应该改革小额贷款公司税收政策,实行与农信社、银行等相同的税收优惠,可是惨淡的现实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好,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反之监管却很严格。小贷公司的不良率等各种核心指标考核和传统银行相差无几,但小贷能得到和银行一样的政策支持与便利吗?答案是否定,天还远远没有亮!
  其二,小贷公司受到的更大压力则来自同业的金融竞争。与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不同的是,小贷公司专注于小额贷款、三农贷款和中小企经营性贷款。小贷公司一直以更灵活的信贷产品、更便捷的手续、更优良的服务吸引着客户。在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与小贷公司地位更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完全的充分竞争关系。
  但是,在整体经济停滞不前、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银行业务重心的下沉,与小贷公司在小微贷款领域进行直接的市场竞争。应该看到,良性的市场竞争可以在保证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输血的同时,更能促进全行业的健康成长,但一些银行采用不公正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如强制要求客户不能与小贷公司发生业务关系,要求进行简单的二选一,面对体量更大、资金成本更低的银行压迫,小贷公司要么放弃,要么只能选择与银行进行“不公平的”鸡蛋碰骨头对话。同时在这样的错误政策引导下,下面的银行员工行事自然也底气十足。就连小额贷款公司员工因为个人需要,去银行申请贷款,总会因为这层身份,而经常遇到“各种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要求”而被拒贷。
  其三,艰难重重,处境迷茫,人走背字,喝凉水都塞牙,就连2015年下半年P2P行业的“跑路”风潮也使正规小贷行业无辜躺枪。
  一些不法P2P公司的违规操作,甚至故意将自己包装成“正规小额贷款公司“的宣传手法,给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污名化”影响。
  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小额贷款公司”推送出来的却都是X信、X昌、XX贷等各种P2P网贷公司。很多用户都认为,现在的P2P公司就是以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演化,导致小贷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市场中承担着不可缺少的义务,而一直受到社会,同行的偏见,政府的态度不明不朗,小额贷款公司这锅对市场而言“必不可少”的水什么时候才能添柴加火认真的烧开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身负重任,小贷公司就应该竭力而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面临行业发展危机,一味墨守陈规、不思进取,最终只能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寻找小贷新的行业驱动力,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小贷行业持久的良性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