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小贷资产成机构目标 运营管理成审批难点

发布日期:2013-8-13 | 点击数:954次

来源:《陆家嘴》  2013年08月13日00:51
 
东证资管、嘉实、万家纷纷推出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阿里金融的蛋糕让不少机构垂涎。
经过半年多的审批,阿里小贷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实质阶段。
今年年初,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证资管”)向监管层申请阿里小贷专项计划的发行,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落实反馈与沟通后,7月初公司终于获得批文,预计总规模在20亿至50亿元之间。
对阿里小贷而言,资产证券化能将部分贷款资产买断转移,从而达到降低负债率、放大贷款规模的目的。券商作为接盘者,在日常管理中运作几十亿元的小贷规模,在收入与规模上也可实现双重利益。
据记者了解,在与监管层的反馈沟通中,阿里小贷如何运营管理曾成为审批讨论的焦点。随着今年3月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放开,在最终方案中,东证资管创新性地引入“循环购买”的交易结构。
增信方面,阿里小贷计划内部三层分级结构设计,外部引入担保机构和市场评级。该计划准备条件成熟后,择机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实际上,为阿里金融小贷资产证券化正成为众多机构竞逐的目标。嘉实与万家两家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也先后发行相似的产品,但由于性质为私募产品,因而在内外部增信、日常管理方面与东证资管存在一定差异。
为信贷市场最弱势群体服务
数据加互联网的信贷技术,使得阿里小微信贷有足够能力在同一时间服务海量客户,可以向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融资服务,统计显示,阿里小微信贷客户2012年平均占用资金时长是123天,全年的实际融资成本为6.7%。
这样的数据已经堪称国内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奇迹了。即使这样,这种信贷技术并未充分发挥实力。阿里小微切入小微信贷依靠的是小额贷款公司身份。按照规定,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本金进行放贷。目前,阿里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和为16亿元。按照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只有0.5倍的规定,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虽然,早前通过向银行融资等方式,阿里小微信贷也在寻求扩大资金,但其现有的资本金规模和电子商务上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数量相比,仍显得“僧多粥少”。
分析认为,以其原有资本金可服务30万家小微企业计算,此次资产证券化所获资金可增加满足50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也意味着,借助资产证券化,阿里小微信贷可满足80万家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但这一举动并不意味着阿里小微信贷就要转变目光朝向大中型企业。我们的首要选择还是去寻找更小的需要融资客户,因为他们在其他融资渠道更为弱势。”阿里小微创新金融公关总监王彤表示,阿里小微信贷将一直奉行“小而美”的信贷理念,只服务小微企业,“能先把淘宝和天猫服务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里有数百万的卖家,我们现在才仅仅服务了30多万家。”
就在今年5月,阿里小微信贷发布小信用贷款和微信用贷款两个产品,均为纯信用贷款,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比阿里小微信贷以往所服务客户企业规模更小,乃至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由此,阿里小微信贷在淘宝网、天猫上的贷款授信准入群体扩大至300万家。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去为实体经济中在信贷市场里最为弱势的群体服务。”王彤表示,“类似淘宝上一个仅是一心的店铺,或许开店仅两三个月,交易还不稳定,也可以从我们这儿获得融资。”
创新性交易结构
不过,阿里小贷给到客户资金的最长期限不超过180天,最短并无期限设定,因此阿里小贷如何运营管理成了该计划审批中最大的难点。
华龙证券的一位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阿里小贷与银行贷款证券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最短期限,导致现金流的测算难度大大增加。
对此,东证资管采用了循环购买基础资产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
所谓循环购买,是指基础资产的相关债权获偿还后,产品管理人再用获得的资金循环购买新的基础资产,以适应短期资产和长期证券的期限匹配。
此前,循环购买的交易结构未被纳入《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但在今年3月新颁布的修改方案中,专项计划被准许可采取该类结构,阿里小贷基础资产的审批难点有了新的解决途径。
搭上顺风车的东证资管,最终引入了“循环购买”结构。具体计划中,“循环购买”落地为管理人以滚动方式投资受让标的资产,即原小贷资产产生债权收益后,除3个月内的利息外,标的回收款可以继续由阿里小贷自主投资。
“在项目的运营管理上,相较于之前获批的专项计划有了较大的突破。”东证资管向记者表示。
自动筛选资产质量
据记者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阿里小贷的专项计划模式,很可能是东证资管发起定向计划,通过委托资金投资阿里小贷的专项产品,并有望在深交所的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上市。
“券商之外,循环购买模式在国内早就有了,但东证这次的意义,在于循环交易结构的小贷产品能够进场内上市交易。”前述固收负责人表示。
东证资管告诉记者,“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获得了3A的市场评级,并将在条件成熟后通过深交所上市交易。”
所谓“时机成熟”,是指产品运行、风控等各方面的机制更加完善。产品一旦挂牌上市,面向的投资者将更加广泛,风险转移也将会被放大,因此需要证券公司、交易所、投资人等各方面协调。
东证资管总经理陈光明表示,产品或许会发一两期后选择上市。未上市之前,该计划仍属于非标资产。
此外,东证资管在产品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引入了自动化的资产筛选系统及支付宝公司提供的资金归集和支付服务,为的是适应阿里小贷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业务模式。
“谈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跨度较短的静态数据包,推算未来现金流状况是这个项目的难点,因此与阿里数据平台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一位接近东证资管的人士透露。
据了解,阿里内部有套大数据平台检测系统。即一旦贷款发放后,就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其现金流,监控期间,若出现与贷款目的不符的资金运用,将立即测算并控制贷款的质量。目前而言,阿里小贷的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
馋人的阿里金融蛋糕
由于银监会对阿里小贷的负债率设定了50%的红线,并且公司16亿元的资本金要支撑260亿元的贷款规模,因此走资产转移的方式,即通过资产证券化继续融资、放大贷款规模成了阿里小贷不可多得的可行之径。
如今看来,阿里金融的蛋糕让不少机构垂涎。除东证资管外,嘉实基金(博客,微博)的子公司嘉实资本、万家基金的子公司万家共赢也先后与阿里金融合作,推出证券化产品。
略有不同的是,由于两家基金公司发行的是私募性质的产品,因此在内外部增信上与东证资管存在差异。
内部结构上,虽然公募与私募产品的优先级和次级分级比例同为9∶1,但东证资管在优先级有更为细致的层次设计。公司将其细分为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次优级资产支持证券,比例75%∶15%。
外部担保方面,券商在优先级、次级都锁上担保。公募在此方面,由于没有上市计划,因此仅在次级增加了信用担保。
这直接造成两类机构在管理角色中的不同。东证资管全程管理产品的运作,但嘉实与万家更类似过桥通道,日常管理全交由阿里小贷运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