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类资产证券化试水有何标志意义
发布日期:2013-7-11 | 点击数:1081次
来源:金融时报 2013年07月11日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金十条”指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随后,全国首单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即获批准。经证监会批复,7月8日深交所发布公告,“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正式获批,并将在综合协议交易平台挂牌转让。
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已试点多年。与之不同,此次发行的产品既由券商设立,同时又是首只基于小额贷款的产品,自然备受关注。其在基础资产池选择以及风险控制结构方面的设计,尤其为业界所瞩目。
众所周知,基础资产池(即投资标的)的选择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以往银行运作的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多为住房抵押贷款、大型企业项目以及不良资产包等,而券商设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则针对可以递延获取稳定现金流的收费权、收益权等。此次小贷类资产支持证券,则是以阿里小贷对部分小企业的债权作为基础资产。为匹配小额贷款的短期性与证券化产品的长期性,该项产品采取了循环购买的方式,也就是融资的小企业偿还相关债权后,回收的资金可循环购买新的小贷资产。
业界人士分析,该产品中有哪些企业纳入基础资产池还未对外披露,不过循环购买交易结构的设计目的,明显是为了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同时意在通过小贷的分散性和滚动性来控制风险,降低违约率。此举对未来银行创新小企业类资产证券化具有借鉴意义。
决策层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意在使资本市场与小微企业建立起新对接,如此大量资金就不会在金融体系中空转,而是向实体经济流入,同时在不进行货币扩张的前提下,大大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是盘活资金存量支持经济转型的一枚重要棋子,政策初衷与正在试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债殊途同归。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绝不仅仅是存贷的替代产品,而对于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
沿海一带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市场价值很大,将来能够把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转化为效益。如果顺利引入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资金,势必会成为这些小企业成本更为低廉的融资渠道。因为,在选择基础资产池投资标的企业时,一般会集优选择,而且在打包增信成为标准的证券化产品后,其信用等级要比贷款等信用工具等级更高,因而需要支付的融资成本更低。
从以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运作经验看,如何设计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决定着投资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同时需要投资者有较强的风险识别和研判能力,这也是为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者多限于机构投资者的原因。此次东证资管与阿里巴巴联手推出的产品,标的为面向小微企业的部分债权,而小企业会有一个行业周期的变迁以及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如何进行增信和风控,就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针对这一问题,发行机构进行了多层设计,首先产品结构按照收益和风险等级分为三级,而次级将由阿里金融自身认购。这种发行方自担部分风险的做法,符合监管部门对发起机构必须持有一定比例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要求,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从小贷公司转移到投资者后,发行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促使其在选取资产池企业和贷后监控上不会放松管理。其次,债权在打包成证券化产品时进行了内部增信和外部担保。
为何小贷类资产证券化会选在阿里金融试水,颇有一番意味。这实际是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技术在资产筛选和投资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能力,以确保资产质量和不良控制。随着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银行家以及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不可能替代传统金融,但能极大限度地推动银行的变革和创新。创新需要靠内力推动,但体制上的变革需要靠外力推动。小贷类资产证券化的开闸试水,有可能酝酿着银行资产证券化向前迈进的契机。
那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会不会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专家表示,如果信贷资产证券化持续向常规化发展,那么中小企业就有纳入基础资产池的可能,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解决信贷资产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问题。除此之外,更要解决的是银行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把收益和风险都转移给了投资者。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正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的不良率爆发。这也提醒,风险从银行转移出去后,银行有可能会忽视和降低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和风控。怎样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仍然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中需要探索的课题。
相关链接
阿里小微信贷借道资产证券化 满足80万家微企融资需求
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显示,由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阿里小微信贷合作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借助该项目,阿里小微信贷或可满足80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
无论是资产证券化,亦或是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国内证券市场早已有之。而阿里小微信贷进行资产证券化,在业界看来,进一步释放其服务小微企业能力是最大诱因。
数据加互联网的信贷技术,使得阿里小微信贷有足够能力在同一时间服务海量客户,可以向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融资服务。统计显示,阿里小微信贷客户2012年平均占用资金时长是123天,全年的实际融资成本为6.7%。
即使这样,这种信贷技术也并未充分发挥潜力。阿里小微切入小微信贷依靠的是小额贷款公司身份。按照规定,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本金进行放贷。目前,阿里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总和为16亿元。按照小贷公司融资杠杆率只有0.5倍的规定,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虽然,早前通过向银行融资等方式,阿里小微信贷也在寻求扩大资金,但其现有的资本金规模和电子商务上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数量相比,仍显得“僧多粥少”。
分析认为,以其原有资本金可服务30万家小微企业计算,此次资产证券化所获资金可增加满足50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也意味着,借助资产证券化,阿里小微信贷可满足80万家小微企业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