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贷金融业 弥补结构性缺陷
发布日期:2013-3-12 | 点击数:1241次
发布时间: 2013-03-12 00:48:14 星期二 来源: 金华晚报
本报消息(记者李根荣)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胡季强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建议,大力发展小额贷款金融业,弥补金融业结构性缺陷,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去年初,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感叹‘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让人记忆犹新。近日该银行公布业绩快报,去年净利376亿,增长34.5%,光大、兴业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也在30%以上。”胡季强说,仅有不到20%的小企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微型企业很少得到银行贷款。为了生存发展,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找钱,融资成本高达30%,甚至更高。
一方面是赚钱赚得不好意思的银行,另一方面是受融资难、贵而困扰,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千万小微企业。出路何在?胡季强认为,改变商业银行一业独大的金融生态,推进金融巿场改革,大力发展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小微金融业。
“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小微企业大省。”胡季强说。截至去年底,我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其中98%以上是小微企业,另有个体工商户255万户。而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浙江民企为浙江贡献了60%的税收,70%的GDP,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换个角度看,中国的民营大企业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25年前,娃哈哈还是刚刚创立的校办小厂,康恩贝还是一个街道小厂,而今都成了中国民企500强。所以,扶持今天的小微企业,就是扶持未来的500强。”
离市场最近的小微企业,却离资本市场最远,超过90%的小微企业从未获取银行贷款,不少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现行金融业存在结构性缺陷,建立与中国巿场主体结构相适应的多元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近几年应运而生的小额贷款业在这方面已开始弥补大银行的缺位。从2008年10月我省第一家小贷公司开业,到2012年底,全省已开业小贷公司277家,注册资金576亿元,贷款余额746亿元,累计服务小微企业29万户,占服务企业数的99%以上。小贷企业在解决小微企业资金方面已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胡季强建议,在推进温州金改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手发展小贷金融业尽快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并批准在浙江全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