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解钱困自己闹钱荒

发布日期:2013-1-28 | 点击数:1382次

文/佛山日报记者 陈颖
政策、民间资金对小贷行业趋谨慎,佛山草根金融遭遇资金饥渴,小贷公司面临“无米下炊”
本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佛山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却遭遇了融资难题。近日,佛山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小额贷款公司一面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天使”,另一面却集体面临外部融资渠道阻塞的尴尬。大多数小贷公司正遭遇“无钱可贷”的困境。
小贷公司的融资困局与宏观经济不景气,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态度谨慎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政策对于小贷公司的趋紧。
账上无钱
小贷公司“无米下炊”
临近农历年底,市场资金愈趋紧张,佛山禅城区集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比以往更忙,但很多时候,这样的忙碌与对客户放贷没有太大关系。
“钱基本上都贷出去了。”集成小贷副总经理喻煌告诉记者,目前贷款余额已经逼近3亿元。“新增客户只能靠回款来解决。”喻煌透露,基本上不会有现贷款金额留在账户上,经常是上一笔贷款尚未到期还回来,就已有老客户预约。
“账上无钱”几乎成了佛山小额贷款公司的集体“烦恼”。佛山南海友诚小贷董事长陈骏伟透露:“三年来,友诚的贷款余额均接近3亿元,没有余钱在账。”而中盈盛达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欧伟明也说,2亿多元的资金都贷出去了,没有闲钱。
“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制约佛山小贷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佛山市金融局局长曾昭武如是说。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思涛也认为,资金不足直接导致小贷公司在人员增加、网点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受众方面受到限制,而这同时为地下钱庄提供了空间,不利于引导民间资本融资服务走向阳光化。
融资比例低
银行融资受阻
截至去年底,佛山市1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达28.3亿元,去年投放贷款6351笔,累计贷款总额74.2亿元,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大渠道。
目前,小贷公司“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使得其资金来源主要靠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从不超过2家银行融入的资金。张思涛表示,虽然目前政策规定,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率可以达到1倍,不过,佛山绝大多数小贷公司目前最高只能达到0.5倍。仅佛山市顺德区迅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获得1倍的融资杠杆。
数据显示,去年底除顺德外,另外四个区共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合计注册资本12.3亿元,但仅获得4.15亿元的银行融资,可贷资金总额为16.45亿元。融资比例只有三分之一,正是小贷陷入“无米下炊”的主要原因。
“主要是银监管得比较紧。”陈骏伟表示,监管部门一直不愿意松开比例,导致小贷融资受阻。银行和监管部门的谨慎是因为去年以来担保行业发生了一些负面事件。
佛山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会长、佛山市禅城区集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丽贞指出,担保出现经营风险并不意味着小贷也有风险,当前小贷的发展模式是健康的。但融资杠杆率只能有0.5倍,与其发展需求不对称。有优势的小贷公司应允许其提高融资杠杆比例到3~4倍。
政策瓶颈多
去年增资扩股吃零蛋
在监管部门尚未松动之前,大多小贷公司解决融资难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资扩股。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去年佛山却几乎没有一家小贷公司进行增资扩股。
增资扩股并不容易,陈骏伟坦言,因为引入新的股东是否会认同当前公司的经营理念等是一个重要问题。曾昭武则表示,股东增资扩股意愿不强,还和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小贷公司的风险加大有关。”
何丽贞则认为,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政策对于小贷公司的定位不清晰。据悉,当前,小额贷款公司面临身份尴尬,根据政策,小贷公司是工商企业,不需要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但小贷公司却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履行金融机构的职能。因此,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补贴,小贷公司几乎享受不到。“25%的企业所得税,5%的营业税。”佛山一家小贷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合法经营所获得利润并不是外界认为的暴利。
此外,由于身份尴尬,小贷公司至今无法对接人行征信系统,这加大了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监管层在观望,没有给出更具体的扶持政策,而现在股东也在观望政策走向。”何丽贞认为,这直接导致股东叫停增资扩股。
在银行融资受阻后,当前佛山部分小贷公司积极谋求通过其他途径补充资金。
相关链接
温州模式:
同业拆借调剂
为扩宽温州市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温州市拟以法人身份,建立温州市小贷公司再融资中心(以下简称“再融资中心”)。
以该中心为平台,计划先行汇集一个资金池,实现小贷公司同业拆借调剂,利率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此外,还计划以浙交所(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为平台,以几家小贷公司联合的形式发行集合债或单独发行私募债。以再融资中心为平台,发行小贷公司私募股权也在计划之列。
以再融资中心为平台的第一步,是要实现温州小贷公司之间的同业拆借调剂,缓解小贷公司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上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