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使命感
发布日期:2014-7-15 | 点击数:1295次
每天浏览着各式各样的社会新闻,不自觉地回想起了那个让我觉得温暖的年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踏入社会,我们做过好人好事,一些有意义的事,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响应号召,或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同情心,比如去打扫烈士陵园、植树或是捐钱捐物之类的。我从来没有想过“社会使命感”这个事情,或者说我从来没当它是一回事来做过,而“社会使命感”这个概念从无到有,并逐渐变得强烈。
近两年,在我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说得最多的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日两国互为近邻,坚持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方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等等。作为一个公民,有种国仇是不能泯灭的,正确认知历史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国民的痛!我们渴望和平发展,友好睦邻,但心中无法割断那段历史。对于近日我国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月高考季,最摄人眼球的词汇莫过于:万人送考、枪手、夺刀救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高考成为了人生的独木桥,高考不是一个学子的一个阶段而已吗?本分的事情什么时候变得要欢迎列队呢?学习为的是让自己腹笥丰赡,而值得高兴的事情。对于那些好人好事,我们可有这般蜂拥而至?而对于那些高考作弊的学生,又曾细想,完了这个高考,大学里还有更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考试呢?用一个高考作弊来定格自己的少年时代,真的值得吗?为自己而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打开电视每天播放的新闻,从激愤,到平淡,好事越来越珍贵,暴力事件越来越家常。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发过一条微信,题目是:我们心中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答案大概有二。一是认真工作,努力挣钱。二是安守本分,不作坏事。我改了一下【美】彼得.德鲁克的话“一个人绝不能像生物一样,以自身的生存为目的,如果能够延续后代就算成功了。我们只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但社会的使命感不一定如泰山,它也可见于平凡,见于微,见于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我相信平凡的我们也能够作出一份贡献。
生于80后的我们,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薄弱,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些什么。社会使命感,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话题,它是普普通通又真真实实落在我们身上的一份责任而已。用我们的平凡,让社会重拾温暖吧!
作者: 佛山市华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梁蓝之